這期的內容相當精采。你有訂 Netflix 嗎?你有訂 HBO MAX 嗎?第一個問題可能回答 Yes 的人居多,而第二個問題回答 No 的人應該居多。這期電子報探討 HBO 非常合理的決策讓他們在線上影音市場中落後給 Netflix 。

線上版的 HBO → Netflix

HBO 在 2000 年時就提供多種風格、多種類別的自製影片、電影播放服務,且影片中並沒有任何廣告,全依靠用戶的訂閱費作為收入,訂閱用戶可以在家中看自己喜歡的HBO自製節目。這聽起來就像是 Netflix 吧。

事實上 Netflix 崛起時,2013 年 Netflix 的 CEO 說「目標是在 HBO 轉型為 Netflix 之前,先讓 Netflix 成為 HBO」(the goal was to become HBO faster than HBO could become Netflix)。很明顯的 Netflix 就是想做線上版的HBO。自製優質戲劇、影集、電影,只靠訂閱費收入,並沒有任何廣告。

抄襲者通常都無法超越原創者,那為什麼 HBO 會在線上影音平台大戰落後 Netflix 呢?HBO 也出一個線上版的平台就可以打敗抄襲的 Netflix 吧?

HBO 有意為之決策讓 HBO 落後 Netflix,HBO選擇不全力進入線上影音平台。

HBO 之所以會落後 Netflix 並非 HBO 無法拍出比 Netflix 更好的原創戲劇,在 Netflix 出來之前,HBO就等於戲劇的品質保證。HBO 落後是 HBO 刻意為之,背後有一連串「合理」的理由才讓他們有此決策。在了解 HBO 公司的決策之前,我們可以先看 HBO 及 HBO 所屬的公司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ner)的盈利模式。

美國用戶要看到 HBO 的內容,首先要先先訂閱有線電視,訂閱有線電視的費用每月約 100 美元。但單純訂閱有線電視只能讓他們看到類似於 CNN, TBC等頻道,要看到 HBO 還需要再額外每月負擔 15 美元才能夠看到 HBO。

若以台灣為例,台灣用戶需要先訂閱有線電視(俗稱第四台)每月約六百元的費用後,在進一步付費解鎖第四台中的特定頻道。 HBO就是需要進一步付費才能夠解鎖的頻道。

而 HBO 會將每月 15 美元訂閱的收入中一半作為有線電纜的使用費用提供給有線電纜公司。換句話說,HBO雖然月費每月為 15 美元,但是HBO 只能從中拿到 7,8 美元。相較 2010 年當時 Netflix 的訂閱費用也是每月 7.99 美元。

光看每月訂閱收入,如果 HBO 直接做純線上的影音平台,可以百分之百拿到 7,8 美元的收入,那為什麼 HBO 不做線上影音串流服務,一方面可以打垮 Netflix,成為線上串流的霸主,另一方面收到的每月訂閱費用也不會少於現在的每月訂閱費用?

合理到不行的理由

理由一:HBO 所屬的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ner)有投資有線電纜公司及其他有線電視頻道

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ner)底下有子公司為時代華納電纜公司,主要的服務就是提供有線電視所需要的相關電纜服務。2016 年時是全美第二大有線電纜公司。有限電纜公司的收入就是愈多人訂閱有線電視跟付費頻道就可以賺到愈多錢(且是賺到流湯的程度)。

同時間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ner)下也有CNN等有線頻道(只需要訂閱有線電視,不需額外負擔訂閱費就可以看得到的頻道)。所以若 HBO 決定要以網路影音平台為主時,就會打擊到自己旗下的有線電纜跟其他有線電視頻道的生意。因為過去 HBO 是有線電視服務的一大賣點,只要有用戶訂閱有線電視及 HBO ,時代華納就可以收到透過有線電視公司和衛星公司收到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理由二:HBO 的股東並不會同意

HBO 當時的執行長 Jeffrey Bewke 在退休後的訪談提到, HBO 主要的股東為機構投資人,這些機構投資人投資 HBO 就是看上在有線電視此塊的穩定收益。如果 HBO 要跳進跟 Netflix 的燒錢大戰時,這些股東不會同意的。同時這些股東通常也都有投資 Netflix, Amazon 這些試圖在做線上影音平台的公司。股東們更不會願意自己投資的公司互相燒錢互打。所以對於這些股東的算盤就是 HBO 就負責賺有線電視的費用、Netflix 負責賺線上因串流服務的費用。這樣股東可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理由三:HBO所屬的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ner)每年都在賺錢、穩定配息配股

Netflix 的興起有導致提供 HBO 訂閱服務的公司 HBO 所屬的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ner)虧損嗎?

時代華納的配息可從 2012 年起原本一股一年配發 0.8 元股利,到 2018 年一股配發 1.6 元股利,幾乎是翻倍。而觀察時代華納的股價也是連年成長,從 2010 年左右約 25 元至 2018 年時達到 100 元。HBO 沒有因為 Netflix 的成長,而遭受虧損,甚至營收、股價還節節上升。 2013年 HBO 所屬的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ner)的營運利潤是18 億美元,相比之下,Netflix 是 2.28 億美元。

基於上述三個非常合理的理由,讓 HBO 選擇不跳進線上串流平台的大戰。

反思:公司不是笨蛋,那些決策背後都有其理由。

綜觀上述三個理由,可以很明確的知道為何 HBO 在線上影音平台進入的這麼晚。多數的評論家、網友、鄉民都以為 HBO 就是一群老人不願意進入線上影音平台,不懂得時代的趨勢,要被時代淘汰,但 HBO 其實把算盤打得非常精巧的玩家。但也是因為他們把此算盤打得這麼精明、精巧才導致 HBO 目前在網路影音串流的市佔率遠遠低於 Netflix( Netflix的訂閱戶約是 HBO MAX 的2.5倍)。

透過這次電子報學到每一項決策的背後都有許多方的利益正在拉扯,並非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直覺或是這麼笨。這也衍伸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如果想在推動一項改變時,通常失敗的原因並不是大家都是老古板或是大家都很笨,其實背後是因為眾多人的利益、想法不同步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