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莊閎凱,是一名律師,同時對於形塑世界的法律、商業、科技有深厚的興趣。寫作讓我更深入理解這世界背後一切的原理,歡迎你透過我的視角看見世界,知道、參與同時也一起形塑世界。

分類: 決策與定位 Page 2 of 3

決策與定位#016_「選擇直接透明即使會讓自己有點蠢」黃仁勳的管理哲學

Hi 大家早,這是一篇關於黃仁勳的管理哲學。

美國知名提供專業人士使用的八卦平台 Blind於2023年10月時公佈了一個CEO支持率大調查,調查對象為經過認證在特定企業員工,問題是「你是否贊同你公司的CEO有做好他的工作?」
第一名是 Nvidia 的黃仁勳得了第一居然高達 96% 的員工表示認同。而相對而言,整體平均贊同率是32%,更凸顯在員工都認為老闆做不好的情況下,可以達到這平均贊同率相當難能可貴。
順帶一提,Tesla的馬斯克只有38%員工認同,Meta的馬克祖克柏 45%。

如果覺得本期內容有趣,歡迎將信件分享給你的朋友、邀請訂閱;若對過往期數感興趣,請 由此進入
任何的點選、新增訂閱都會讓我充滿動力撰寫下一期電子報。如果有任何想回應的、想說的、想討論的回覆此封信件,我會好好閱讀的!

如何管理一間全美排名前五大、市值兩兆美元、員工人數達三萬人的公司,這是很有趣的問題。一起來看本篇文章將帶你更了解黃仁勳的管理哲學。

關於黃仁勳管理的一個重要的「不」

不會有任何訊息、指令是只有一位高階管理層知道,但其他高階管理層不知道」by 黃仁勳

決策與定位#015_Elon Musk 狀告OpenAI 及Sam Altman

Hi 大家早,

今天的主題跟以往的類別不同,以往的電子報是針對已發生的【決策與定位】進行分析,今天這期會針對正在進行式中的【決策】進行分析,你喜歡哪一種類型呢?告訴我吧,這對我未來的電子報走向會有很大的幫助喔!

如果覺得本期內容有趣,歡迎將信件分享給你的朋友、邀請訂閱;若對過往期數感興趣,請 由此進入
任何的點選、新增訂閱都會讓我充滿動力撰寫下一期電子報。如果有任何想回應的、想說的、想討論的回覆此封信件,我會好好閱讀的!

原告:Elon Musk伊隆・馬斯克(以下稱「原告」)基於資訊及信念提出如下指控

起訴書詳細的描述2015年時馬斯克決定聯手Sam Altman 創立一間「讓科技屬於全世界的非營利AI機構」,因為阻止開發AI是不可能的,如果開發是必然的那麼要有一間非營利機構來負責開發。Sam Altman 提議要讓開發 AI 以賦予個人力量,並且「這項技術要歸基金會所有,並用於世界之善。」

於是馬斯克同意資助這樣的機構成立,2015年Open AI 非營利公司成立,章程提到具體的目的「公司將在適當時候力求將技術開放原始碼以利公共福祉。本公司不是為了私人營利而組織。」

決策與定位#014-Netlix “可能”預判了HBO 的預判,利用反向定位讓 HBO 不願加入線上串流

Hi 大家好,上週提到 HBO 的不願太早進入線上串流平台的決策,背後有相當合理的理由。但這些理由可能就是 Netflix 預判了HBO這些理由,因此利用這些”合理的”理由來讓Netflix自己可一家獨大線上串流平台,想再複習先前電子報的可以點選以下的連結。

如果覺得本期內容有趣,歡迎將信件分享給你的朋友、邀請訂閱;若對過往期數感興趣,請 由此進入
任何的點選、新增訂閱都會讓我充滿動力撰寫下一期電子報。如果有任何想回應的、想說的、想討論的回覆此封信件,我會好好閱讀的!

高招:反向定位(Counter-positioning)

什麼才是真正的「反向定位(Counter-positioning)」呢?簡單來說,當一家新創公司採用了與市場既有龍頭「對立」的商業模式,而一旦市場龍頭跟進同樣的模式則會損害其現有業務時,就形成了「反向定位(Counter-positioning)」。這經常導致龍頭公司採取下列三種決策

決策與定位#013_HBO 非常合理的決策讓他們無法成為線上影音平台的霸主

這期的內容相當精采。你有訂 Netflix 嗎?你有訂 HBO MAX 嗎?第一個問題可能回答 Yes 的人居多,而第二個問題回答 No 的人應該居多。這期電子報探討 HBO 非常合理的決策讓他們在線上影音市場中落後給 Netflix 。

線上版的 HBO → Netflix

HBO 在 2000 年時就提供多種風格、多種類別的自製影片、電影播放服務,且影片中並沒有任何廣告,全依靠用戶的訂閱費作為收入,訂閱用戶可以在家中看自己喜歡的HBO自製節目。這聽起來就像是 Netflix 吧。

事實上 Netflix 崛起時,2013 年 Netflix 的 CEO 說「目標是在 HBO 轉型為 Netflix 之前,先讓 Netflix 成為 HBO」(the goal was to become HBO faster than HBO could become Netflix)。很明顯的 Netflix 就是想做線上版的HBO。自製優質戲劇、影集、電影,只靠訂閱費收入,並沒有任何廣告。

抄襲者通常都無法超越原創者,那為什麼 HBO 會在線上影音平台大戰落後 Netflix 呢?HBO 也出一個線上版的平台就可以打敗抄襲的 Netflix 吧?

決策與定位#012-從思考「學生為甚麼想上大學?」開始,三千名學生變成十萬名學生的大學

今天的內容將會提到一間非營利的大學,如果透過發現其自身獨特的地位,透過「思考學生想要完成的任務」將自己從瀕臨破產關門的大學,變成全美擁有最多學生的大學也是最創新的大學。

如果覺得本期內容有趣,歡迎將信件分享給你的朋友、邀請訂閱;若對過往期數感興趣,請 由此進入 。
任何的點選、新增訂閱都會讓我充滿動力撰寫下一期電子報。如果有任何想回應的、想說的、想討論的回覆此封信件,我會好好閱讀的!

從三流的大學開始的旅程

2912年美國知名商業雜誌<Fast Company>評選世界最具創新的50間公司的名單中,納入了唯一一間大學,這間大學排名第12位,排名在Tesla, Airbnb, LinkedIn前面,而他獲得的評語是「無止盡的再創造」、「在線上和線下不斷地重新定義高等教育」,這間大學不是知名的哈佛、耶魯、史丹佛、麻省理工等學校,而是聽起來像是野雞大學的南新罕布什爾大學(Southern New Hampshire University)。

決策與定位#011-等待與陪伴,我選擇陪伴,一位單親媽媽的關鍵決策與關鍵時光

今天這期電子報很特別,不是要談論任何企業、所謂成功人士的決策,而是要談一位單親媽媽的決策。透過這位單親媽媽的決策去進一步討論所謂關鍵決策與關鍵時光。

如果覺得本期內容有趣,歡迎將信件分享給你的朋友、邀請訂閱;若對過往期數感興趣,請 由此進入 。
任何的點選、新增訂閱都會讓我充滿動力撰寫下一期電子報。如果有任何想回應的、想說的、想討論的回覆此封信件,我會好好閱讀的!

一位單親媽媽的決策

這位單親媽媽名叫陳姐,陳姐日以繼夜地在工作和育兒間求取平衡,白天上班養家糊口,晚上照顧小孩、陪伴小孩成長。她兒子在國小時期有充沛的活力,找不到出口宣洩,相對於其他的同學脾氣較為火爆,容易和同學間起衝突。這讓陳姐十分苦惱,然而兒子進入國中時產生改變,在一間教會裡一位大哥哥帶著兒子進入打鼓的世界,情緒跟活力突然有了出口宣洩,個性慢慢開始穩定下來。陳姐感受到他的兒子的轉變。當教會大哥哥推薦可以去台北車站附近的音樂教室進一步的學習。

面對這樣的情境,如果是你會如何選擇?

決策與定位#010-Airbnb 沒有想像中那麼創新?談Airbnb的定位及業績驟降80%時的決策

Hi 大家早,好久不見。經歷過一週的休息後,又重新充滿了活力,今天這期是讓我覺得非常喜歡的題目。Airbnb的商業模式以及回顧Airbnb在疫情期間做了哪些特別的決策。

如果覺得本期內容有趣,歡迎將信件分享給你的朋友、邀請訂閱;若對過往期數感興趣,請 由此進入 。
任何的點選、新增訂閱都會讓我充滿動力撰寫下一期電子報。

Airbnb 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創新?

Airbnb 在2021年擁有600萬間房間,收入為59億美元。Airbnb 創立約為15年就可以達成此成就非常驚人。許多人認為Airbnb優勢在於不擁有、不租賃任何實體的房地產,因此是個輕型的、無資產、基於費用的輕型資產。

相對的酒店、飯店行業卻是傳統而行動緩慢的行業,需要購買土地、從零開始建造酒店等,需要相當大規模的投入,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夠投資打平。

事實上卻不是。我們從世界最大的萬豪集團Marriott談起。
2021年萬豪品牌在全球擁有150萬間房間,總收入為140億美元。在疫情之前萬豪每年的收入高達200億美元。這150萬間房間都是萬豪實際持有的嗎?
事實上不是。

決策與定位#009-Airbnb 做那些無法規模化的事來讓100個人愛上你

Paul Graham(被封為矽谷創業之父) 鼓勵新創公司時有一句話非常的著名,”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做那些無法規模化的事情)。

這句話的背景在於許多新創公司的創辦人一開始就想做那些可以有效率且可以規模化的事情。例如,公司新成立時為了要獲取用戶,想到的第一個做法就是買網路廣告、找網紅業配、臉書或是社群平台下廣告,因為這是最快而且是可以快速規模化的方式。臉書貼文可以用500元就可以買到曝光、甚至是用戶,是最有效力也最可以規模化的一件事。但是 Paul Graham 建議,最好的方法是創辦人自己去開拓顧客、自己去找到顧客,這雖然是最慢的方式,也是最無法規模化的方式,畢竟創辦人一天時間有限、能接觸的人有限、能推廣的範圍有限,無法快速成長跟複製,但是 Paul Graham 認為這就是新創應該做的事,就是做無法規模化的事。

而這個最好的例子就是 Airbnb ,這是世界知名的房屋共享平台,這平台讓房東將空閒房間、房屋放上平台出租。 Airbnb 上面有農舍、古堡、海邊小屋、山中樹屋,也有在城市中常見的套房,過去甚至曾經有政大的學生把學校宿舍床位放上 Airbnb 出租。

Airbnb 現在市值約為 800 億美金,每季創造營收可以達數十億美金。然而,Airbnb一開始啟動時,經歷了許多困難。沒有人願意投資他們,只能靠著自己設計的麥片早餐來資助Airbnb的事業。而在Airbnb爬到現在的位置前,他們做了許多努力,如果把這些努力縮寫下來時,可以被稱為是「做那些無法規模化的事來讓100個人愛上你。」

決策與定位 #008一生只遇見一次的後背包

Hi 大家早,

上期內容將介紹曾被譽為是下一個馬克祖克柏,20歲就成功募資100萬資金的天才工程師Jessica跟帶領他從地獄爬出來的決策故事。
本期內容將介紹一間想要賺錢又想要改變世界貧窮處境的戶外運動品牌,來看在創立當初的決策與定位,去深入瞭解背後的故事。

Cotopaxi 背景介紹

這是間創立於2014年的戶外休閒運動品牌,以羊駝作為商標的戶外休閒品牌,2021年成功募集到4500萬美金(約台幣18億)作為 C 輪資金。在2022年已經成為一間擁有350名員工,和年度收入達有1億美金收入的公司,每年成長可達40%以上。這間公司最著名的產品系列就是一款獨一無二的後背包,也是一生只能買到一次的後背包。如果只是單純客製化的後背包,這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這間公司從創立第一天就想要解決貧困和支持社區發展的營利企業。

決策與定位 #007-20歲天才工程師 Jessica Mah 帶著 InDinero 爬出地獄的決策


Hi 大家早,

上期跟大家分享美國科技類相當知名、矽谷圈無人不知的Podcast- Acquired 他們的策略與定位談起,他們的策略幫助讓他們得到他們所期待的觀眾,培養他們自己的觀眾。
本期內容將介紹曾被譽為是下一個馬克祖克柏,20歲就成功募資100萬資金的天才工程師 Jessica 跟帶領他從地獄爬出來的決策故事。
如果覺得本期內容有趣,歡迎將信件分享給你的朋友、邀請訂閱;若對過往期數感興趣,請 由此進入。任何的點選、新增訂閱都會讓我充滿動力撰寫下一期電子報。

天才工程師 Jessica 在20歲時就募集100萬美金的投資

Jessica Mah 8歲開始寫程式,12歲開始創辦第一家公司,15歲時從高中輟學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電腦科學課程。 2010年和 Andy 共同創立了 InDinero 這間新創公司,並成功募資100萬美元的資金。這一百萬資金包括來自 YouTube 共同創辦人賈維德·卡林(Jawed Karim)和種子基金500 Startups。因為成功募資100萬美金,讓她登上了《紐約時報》、CNN、美國知名科技Tech Crunch 甚至更封他為女性的馬克·扎克伯格(臉書創辦人兼CEO)。

上面這段敘述就像是一段會出現在成功偉人傳記的敘述。想想,我自己20歲時在幹嘛⋯⋯。
然而,事情是否總是過得如此順利?

Page 2 of 3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by Anders Noré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