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Facebook、Google、iCloud 是有服務費你知道嗎?我不是商業用、個人免費使用也需要收費嗎?但這些科技公司沒有叫我付費啊?其實有的。我們是用自己的個資跟科技公司交換服務。
這篇將介紹日本政府近期推動的新事業,叫做「情報銀行」。

情報銀行?!

首先我們先來看日本政府為了說明所做的情報銀行的圖,

出處:情報信託機能の認定に係る指針ver2.0

個人/個資擁有者(消費者)可能在事業者A、B、C中都留有個人資料(因為辦會員卡、開立證券戶、會員帳戶等等)。個人資料四散在各處,若個人要管理分散的個人資料時將會非常困難且麻煩。

若是委託「情報銀行」統一管理,在情報銀行上面就可以看到在事業者A、B、C所存有的個人資料。而個人可以自己決定是否提供給第三人使用,提供的範圍為何,提供的內容為何,都是個人可以自己決定。情報銀行也有諮詢的功能,可以向個人說明提供的好處,並且情報銀行內部也設有個資倫理審查會,一方面監督內部的個資使用,一方面監督提供對象是否有做好相關的保護措施。

若是個人將自己的個資提供給第三方使用時,第三方會支付一定的回饋給個人。自己可以販賣自己的個資,把好處收到自己口袋的意思。

為什麼日本會想要發起情報銀行呢?

首先對於個人來說,個人資料的種類、數量非常的龐大,不僅僅是身分證字號而已,所有跟個人有關的資訊,可以解讀分析出個人的興趣、個性這些都是屬於個人資料的一部分。因此哪些個人資料要提供、哪些資料不要提供、如何提供、提供的方式、可能產生的影響等等,若是由個人自己進行搜集個人資料進行操作時,個人的時間有限。因此由一個第三方協助操作管理並提供建議可以讓個資管理變得不那麼複雜。

可以享受到哪些好處呢?

提供某些網站個人的購物資訊時可以更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務,例如把自己的薪資所得、消費紀錄、保險紀錄等等提供給理財推薦的顧問,可以獲得如何管理財富的建議。或是把自己的消費紀錄提供給旅遊公司,旅遊公司會客製化旅遊行程(常常去吃吃到飽的人在出遊行程中安排類似的活動、常常看文青電影的人,就不走免稅店購物行程等等)。又或者到各網站上購物、消費或投資時,所累積的資料若是可以交給情報銀行管理,可以在同一個地方看到這個月的消費,並且將消費紀錄傳遞給記帳的軟體,作收支管理。

對於個人來說可以得到個人化的服務,也可獲得販賣個資的回饋。
對於企業來說也可以提出客製化的服務,省去效果可能很差的電視廣告、捷運燈箱,也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推出適當的產品。因此在此層面上可以獲得三贏的結果。

*日本目前已經獲得情報銀行認定的有兩間新創公司,取得情報銀行的暫時認定有5間公司。

個人資料的管理與維護,台灣的法制尚未齊備,期待接下來台灣的個資保護也可以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