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系列的電子報將聚焦於決策與定位 (Decision & Position)。

我時常在想我的決策、我的人生定位是否正確,也時常觀察身邊的人如何做決策以及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定位。因此這一系列的文章將會探索他人的決策 (Decision) 與 定位 (Position),透過聆聽與分析他人的決策與定位,幫助優化關於我的決策,在廣大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希望透過這系列的電子報,我可以認識到你的決策與定位。

今天要分享的內容是我很喜歡也覺得非常精彩的【決策】——關於NVIDIA草創初期面臨破產時的決策故事。

NVIDIA的背景

NVIDIA 於今年市值躍升全美前五大,正式加入一兆美元(1後面有12個零)俱樂部,而黃仁勳的個人身價也達到一兆新台幣。NVIDIA的產品跨足到各個層面,包含AI、基因工程、生物工程、氣候、挖礦機、遊戲、3D運算、data center服務等等。

但是,你知道他們也曾經面臨即將倒閉嗎?

NVIDIA 曾經一度因為無法製造出市場需要的產品,瀕臨破產、倒閉,在當時他們做出了一個關鍵的決策,讓NVIDIA可以成功存活下來,並且在此決策之後的四年後成功將公司股票上市。

這是什麼樣關鍵的決策,讓NVIDIA成功存活下來呢?

1993年 NVIDIA草創與他的初期產品

回到 1993 年 NVIDIA 剛成立的時候,當時候並沒有太多競爭者在此市場中,他們成功向投資人募集到200萬美元的資金(相當台幣6000萬)。歷經兩年的籌備 NVIDIA 於1995年推出了第一個產品顯示晶片 NV1 ,NV1具有完整的 2D/3D 核心同時也內建聲音處理核心 ,當時候市場上覺得 NV1 是個有趣的產品但不值得購買。但是開發這款產品時已經耗費了 NVIDIA 相當多的資金。 NVIDIA 投入開發第二個產品 NV2 ,但開發到一半時就面對微軟的夾擊,微軟透過併購一間新創公司發展出一個全新的3D標準(Direct X),這個標準與 NVIDIA 開發的產品完全不相容。

微軟發展的3D標準(Direct X)對於 NVIDIA 是一個相當大的打擊,因為遊戲開發者與生態系對於不支援微軟標準的產品態度相當抗拒。然而這時候 NVIDIA 發現為了開發先前的產品燒光了大部分公司的資金,而目前公司僅剩下9個月的資金了。

黃仁勳這時候面臨兩個相當困難的抉擇。

-第一個困難的抉擇:放棄過去努力重新開始?還是跟微軟硬碰硬?

這時候 NVIDIA 面臨一個抉擇,要放棄過去開發的產品跟努力,投入微軟發展的全新標準嗎?如果選擇放棄自己過去的努力投入微軟的新標準時,當時候已經有數十個公司已經使用微軟的標準正在開發,NVIDIA將從市場領先者變成市場最後一位,他們需要重新開始發展自身技術,要迎頭趕上其他的競爭者,然後打敗這些競爭者。這相當困難。更何況公司已經將燒完資金。

但如果選擇繼續發展自己過去的技術時,將會跟微軟生態性硬碰硬,微軟推出Windows95時,這是一項劃時代的產品,第一個成功面向消費者的電腦作業系統,微軟此時已經囊括了大部分的 PC市場跟開發者。如果選擇開發自己的技術時, NVIDIA可能會跟微軟生態系以及所有的開發者硬碰硬,最終可能也會輸了這場生態系戰爭,然後燒完資金、倒閉。

  • 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選擇?

黃仁勳說,做抉擇的晚上是個難忘的晚上,公司內部討論許久,因為這兩條路最終都有可能讓他們的公司導向失敗、破產。選擇加入微軟標準,放棄過去開發成果,就像是否定過去所做的一切,告訴大家自己所做的都是一場錯誤。但堅持過去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又像是一條死路⋯⋯。

黃仁勳說公司內部達成的共識是,選擇一個錯誤的方向是不可能走到正確的終點。所以黃仁勳決定放棄過去開發的努力,然後相信彼此,依照微軟的標準開發晶片。

-第二個困難的抉擇:公司只剩下9個月的資金時,是否要繼續開發?還是向投資人募資?還是要解散?

當黃仁勳決定要要加入微軟標準重新開發時,公司只剩下9個月的資金可以存活。而當時候市場平均開發一款晶片需要兩年的時間。開發一款晶片需要兩年的原因在於需要先將晶片製造出來,才能夠寫可以跑在晶片中的軟體。當製造好晶片,然後寫好軟體後才能夠測試晶片,如果發現晶片中有bug時,就需要重新製造晶片。而一但重新製造晶片也就需要重新等待晶片製造之後之後重新寫軟體程式。這中間會有許多次來回的測試,這種開發流程耗時大約兩年。因此從生產晶片、寫好軟體到正式量產需要兩年。

公司只剩下9個月資金,該怎麼辦?

  • 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選擇?

黃仁勳做了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壓縮開發晶片的時間從「2年」到「6個月」。要如何壓縮晶片開發的時間呢?黃仁勳發現市場上有一間新創製造一種模擬器,可以讓軟體在沒有製造出晶片下模擬在晶片運作的機器。然而這個機器速度相當慢,而購買這項機器將會使用到公司3個月的資金。

所以黃仁勳決定買下這台機器,然後用6個月的時間開發出晶片,並且跟員工說,我們並沒有測試晶片的時間跟金錢,我們需要確保我們製造出來的晶片是完美的,才能送去量產。因為我們只有一次機會。晶片製造出來、軟體灌上去,沒有實際測試,就需要送量產。產業平均是兩年完成一項產品,而我們需要在六個月內完成這項產品,且需要確保是完美的,因為我們只有一次機會。

最終他們將這六個月的晶片 ( RIVA 128) 送去量產,量產後 NVIDIA 測試的結果是,這是一款可以正常運作的晶片,雖然不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產品,根據黃仁勳說該款晶片只能支援微軟標準的 32 種圖片渲染技術的 8 種,NVIDIA 努力說服開發者已經可以用這 8 種完成幾乎所有你需要的動畫特效,且 RIVA128 足夠便宜也具有足夠好的效能,就算他有缺點但他的優點仍無法忽視。
開發者買單了。
黃仁勳透過這款並非完美的晶片(及NVIDIA說服客戶的方式)讓 NVIDIA 起死回生。

-回頭檢視兩個抉擇

  1. 第一個抉擇:勇敢承認錯誤

    黃仁勳面對第一個困難的選擇是要承認自己的錯誤,放棄過去所有開發的努力,從市場領先者變成市場最落後的廠商。

    在這段故事中可以知道黃仁勳面臨選擇前有幾個考量的因素:夥伴(有優秀的夥伴在他旁邊)、產業(他相信這產業將會有光明的未來)、生態系(一款產品要能成功需要廣大的生態系),他看清楚這些判斷要素後就勇敢地做出決定。
  2. 第二個選擇:市場製造晶片的常規,然後選擇更不可能的一條路前進。

    就現在新創公司常見的運行模式,面臨公司快要燒盡資金時會有以下常見的模式
    1. [ 尋找下一輪投資人 ]:重心放在外部投資人募集下一輪資金,雖然公司產品開發可以同步進行,但主要公司重心放在如何募集下一輪資金進來,讓公司可以繼續的燒錢開發。
      
    2. [ 尋找併購機會 ]:如果沒有外部投資人願意投資下一輪資金,或許可以像其他公司說明雖然過去公司開發出與微軟不相容的產品,但是公司有很強的開發能力。以說服其他間公司,例如遊戲開發商或是科技公司併購下來,在大公司底下繼續開發。
      
    3. [ 感嘆時不我予後良性倒閉公司 ]:既然公司已經成功開發產品,雖然結果不盡人意,但還是有拿出個成果出來,剛好面臨微軟的攻擊,任何公司都會做不下去倒閉吧。我們真的剛好欠缺一個好的時機,只好這時候解散。優秀的工程師們可以在這段期間去面試下一間公司工作
      
    4. [ 最瘋狂的選項 ]:將行業平均 2 年開發時間壓縮為 6 個月,用最後一次開發決定公司的命運。

      這真的是最瘋狂的選項,目標訂下來「需要開發一款市場買單的產品」。現在只剩下九個月資金下那就要把開發流程壓縮到九個月內,所以找到市場上少見的模擬器,然後邊開發邊測試,就是為了讓流程可以控制在可能的時間內。
      這項決策讓我大開眼界,因為大部分的人(包含我)都會被常規所限制。既然常規開發流程需要兩年,那我們就只能依照常規兩年進行開發。畢竟這是向來的常規。
      但是黃仁勳回到第一性定理,去挑戰跟衝撞常規,去打破常規。有辦法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嗎?如果可以那就去嘗試。

有網友說,黃仁勳這項決策像是買樂透然後剛好中獎。

如果讓成功的結果只停留在All in的勇氣以外,看起來這項決策是好運加上努力而已,

  • 除了運氣、All in的勇氣以外,還有什麼因素讓這項決策成功呢?

我認為答案就是:【定位】

3D 繪圖晶片是剛開始產業。那時代是微軟才剛發佈桌上型電腦作業系統 Windows 95(1995年8月發行零售版),個人電腦才將開始蓬勃發展; Sony 出產的 Play Station 第一代 1994 年在日本上市,1995 年陸續在歐美上市。從這時代背景來看就可以知道3D繪圖產業是多麽新的產業,而在一個相當新的產業,對於不成熟的產品接納程度相當高。這也是為什麼雖然 NVIDIA 開發的產品有許多缺陷但仍然大賣的原因,因為在當時這些產業也才剛開始發展而已。

如果現在有一間新創公司要跨進個人電腦作業系統或是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時,大家可以知道這將會是相當相當困難,作業系統的產業已經相當成熟,消費者、開發者、廠商將會以非常嚴格的眼光去檢視任何產品。

NVIDIA 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在相當早期發展的產業,加上一項好的決策,讓他們可以在破產前夕摧枯拉朽讓公司成功步上軌道。如果沒有正確的定位只有大膽的下一個決策,我相信讓公司谷底翻身的機會將會下降不少,而這次的經歷深深影響 NVIDIA 往後的決策與定位。

至於黃仁勳如何談 NVIDIA 的定位,將會在下一封電子報跟大家介紹。

如果你也喜歡這個電子報內容的話,歡迎訂閱,或是分享給朋友邀請他們一起訂閱。

人生至今做了許多後悔的決策,現在想起來都深感後悔,但目前為止購物上最不後悔的決策就是買了 irobot 的拖地機器人!拖地機器人真的很神奇,掃地/吸地不用掃得太乾淨都可以把地板弄得清潔溜溜,不論地板上有毛髮還是灰塵。當初也有考慮掃拖兩用機器人,但查了評論之後還是買了純拖地機器人,很神奇的是,目前都沒有後悔!
當初買的拖地機器人是irobot m6,花了快要兩萬元,現在蝦皮促銷單純 irobot 拖地機器人只需要一萬初,若再搭配一台 irobot 掃地機器人只要不到一萬五,真的非常划算。我真的沒想到買個拖地機器人還會被割韭菜😅
如果你跟我一樣有點擔心隱私跟資安問題時不敢買中國系列的掃地或拖地機器人時,irobot是非常好的選項。

歡迎點選以下的推薦連結購買!
irobot 拖地機器人
https://shope.ee/1frkMwDJkO
拖地機器人+掃地機器人https://shope.ee/508CL6Y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