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其他語言版本: English 日本語

決策與定位 #018 Netflix 決定什麼都不做,等待競爭對手自爆

大家還記得百視達 Blockbuster 嗎?這是時代的眼淚之一,在線上影音串流出來之前,於1990年代開始到2010年前,主流在家看電影或影集的方式,就是前往百視達的實體店租借 DVD(或者更早是租借VHS),百視達在發展高峰時段,擁有超過八萬名員工和全球九千家商店。然而2010年時百視達正式宣布與 Netflix 競爭失利,於當年宣布破產。

Netflix 與百視達大戰的過程中,有一個決策相當特別,想跟大家一起來看。那就是Netflix 靜靜的看百視達在流血,而決定什麼都不做。

Symbolic battle between Blockbuster and Netflix

created by ChatGPT

百視達與Netflix的相愛相殺時序

1985年 百視達於開始電影錄影帶(VHS)的租借活動。

1999年 百視達以每股15元於美國納茲達科進行IPO,當年市值約30億美金。

1998年 Netflix 於開始線上DVD租借,無任何實體門市,並不收取任何遲延歸還DVD的費用,採取訂閱制。

2000年 網路泡沫時 Netflix 一度求售於百視達,Netflix 開價五千萬美金遭百視達拒絕並受到訕笑。

2002年 Netflix正式上市,以每股15元於美國納茲達克進行 IPO,當年市值約 3 億美金。

2003年 年初 Netflix 宣布達百萬訂閱戶,並於同年年底成功達到營收兩千多萬美金,並盈餘六百五十萬美金。

2004年年中,百視達發佈其自身的「百視達線上」,這是線上的DVD租借系統,上線時已有兩萬五千部電影、共有上萬個網頁,可供用戶觀看。更重要的是,每月收取 $19.99 美元可以一次租借3片DVD,無遲延歸還費用。在當時Netflix的每月訂閱費用為$21.99美元。百視達線上發布當天Netflix的股價應聲下跌。

2004年10月, Netflix 宣佈為了因應跟亞馬遜的競爭將其訂閱方案調降4美元至17.99美元,並宣布放慢擴張英國的計畫。隨著降價,股價應聲下跌,因為分析師預計 Netflix 無法創造巨大的收益。然而 Netflix CEO說「獎金豐厚,賭注非常高,而我們也很想贏。」

2004年年底,百視達線上宣布每月訂閱費用調降至 14.99 美元並宣布取得百萬訂閱戶,低於Netflix當時的訂閱費用!同時百視達線上於同年獲得百萬用戶,這速度遠快於 Netflix 當時取得百萬用戶的速度。

而面對百視達的步步進逼,Netflix 如何面對呢?

面對百視達積極進攻,Netflix 選擇「什麼都不做」

為什麼Netflix做出什麼都不要做的決策呢?因為Netflix知道,

  1. 百視達負債累累
    百視達在推出線上業務時,已經背負 10 億美元的債務(因應 2004 年百視達從母公司拆分出來所需支付的特別股利),這筆債務對百視達來說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因為啟動線上訂閱業務的成本很高,需要有大量的行銷費用、物流費用、倉儲費用。
  2. 百視達正在虧本做生意
    根據 Netflix 的試算,Netflix 的每月 17.99 美元幾乎是 Netflix 在考慮損益兩平且有獲利可能的最低價,如果再往下降價時,Netflix 知道這會使得他們獲取每位顧客時都會虧錢,且每月營運都會入不敷出。因此百視達以比 Netflix 月費更低價的模式提供服務時, Netflix 知道百視達正在用虧本的方式在做生意。
  3. 虧本就算了,百視達沒有富爸爸
    許多公司都在早期時使用大量補貼來獲取顧客,換言之以賠錢的方式做生意,來取得成功,例如Uber, 蝦皮。這些大量補貼且賠本生意是因為有富爸爸的支持才得以成功。因為大量補貼下口袋不夠深的對手就必須離開戰場,等到一人獨大後再慢慢調整費用。看看 Uber 蝦皮就知道,這兩間公司成為市場龍頭後就開始逐步調整費率。
    但是百視達於 2004 年時已經從母公司分拆出來,母公司不願再出額外的錢支持,百視達也早就已經上市,無法再透過上市獲取更多資本。

Netflix 知道上述的事項,並根據財務長的推測,百視達將一至兩年內無法承受虧損,會終止此計劃會調整費用。

所以 Netflix 做了一個大膽的決策,就是不再繼續降價跟百視達競爭,繼續維持目前的營運,並透過獲利來強化他們目前的系統(包含網站、物流、演算法等)讓 Netflix 可以在基礎建設上更加穩固也盡可能的滿足客戶在價格以外的需求。

這決定同時讓 Netflix 受到市場許多批評,同時間也導致 Netflix 的成長趨緩,華爾街交易員開始大量放空 Netflix 股票,並且眾多分析師都將 Netflix 票調降評級,並建議客戶賣掉 Netflix 股票。路透社甚至專訪 CEO 詢問不降價的策略會保持多久呢?CEO 回答會直到把競爭者打敗為止。 Netflix 吃了秤砣鐵了心什麼都不做來迎戰百視達。

接下來的故事

2005 年百視達不得處理 10 億美元的債務,並與債務人協商請求放寬還款條件。同時為了砍行銷成本,也下架部分授權費太高的影片。相對的,Netflix 無負債財務健康,且該年年底時已有 400 萬訂戶。

2006 年百視達宣佈調整每月訂閱費用至 17.99 美元每月,這費用已經和 Netflix價格相同,Netflix什麼都不做就讓百視達自動調整費用,避開了價格戰。同年下半年百視達為了避免顧客在價格相同下選擇 Netflix,決定推出上線 Total Access 訂閱用戶選擇從門市租借或線上租借影片,以吸引顧客。雖然這是成功的策略,但也使得百視達需要面臨更嚴峻的獲利考驗。

2007 年百視達董事會改選,因為百視達透過低價搶市場並推出 Total Access 服務導致公司無法獲利,原本 CEO 被趕下台,換上了新任 CEO。新任 CEO 認為重心仍要擺回實體門市,並調升訂閱費用從 17.99 美元上升至 19.99 美元。百視達也就再也回不去了,走往破產下市的路。

反思

Netflix 的分析是正確的 – 百視達過度依賴短期的低價來增長,這最終被證明是不可持續的,尤其線上租借 DVD 服務也某方面的消減自身門市的功能與營運,因此在百視達門市無法源源不絕提供穩定的收益讓線上租借 DVD 燒錢下,百視達就逐漸走向滅亡了。

Netflix 不降價的等待過程中相信是非常難熬的,尤其又是逆風的等待更是困難。相對如此,決定好策略不停往前衝反而是件容易的事,因為有個目標可以做些什麼事,即使沒有成果也會知道自己不斷向前,但是 Netflix 決定不降價等待對手自爆,雖然有強大的模型支撐,但也是需要非凡的自信(對自己財務模型的自信)與絕佳的執行作戰策略。這又是Netflix傑出的一手。

We won't send you spam.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Source